发布时间:2014-09-11
张彤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CEO(总裁)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的校友,他有许多的身份和头衔,比如连飞集团董事长,上海连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连飞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中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洛阳高新连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商委执委,中国CEO俱乐部常务副会长,以及上海洛阳商会常务副会长。
对于这些硕果沉淀的荣誉,张彤说自己最在乎重视的,还是交大的一名学生。他如此说,也这般做,为了感谢母校的培育,张彤所在的连飞集团向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捐赠电子显示屏,用于安泰学院建设。
提及为安泰捐赠的电子显示屏,张彤显得非常谦虚,他说,“回馈谈不上,因为我所做的只是微小的捐赠,是份内的事,我有这样的企业,学校正好有这样的需要,就正好提供了。作为对学校的感恩,其实也无足挂齿,为学校做点贡献,只是很简单有这样的想法,所以说我自己有这样的力量,我就尽一点这样的力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张彤最为喜爱的一句古训,他对这句话的理解,“穷”并不是字面上的贫穷,也是思想认识、理论水平、看待事物的匮乏,这方面的“穷”也能够让自己提高;“达”不一定是赚到很多钱叫发达,他理解的是当人的思想认识达到了一定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
张彤说,“就像我在交大读书前,我没有那些系统的知识,通过学习掌握之后,我对工作也有了很多新的想法,比如我想有机会把公司规划成一个集团公司,延展出一些产业,虽然我做不到古人说的‘兼济天下’,但我希望在我打拼事业的一片天地,能达到这种高度了,达到这种思想水平了,尽量做自己能力范围内创新大胆的事,兼顾到更多的人,尽更多的力,更加的良性,更多传播正能量。
张彤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1995年,改革的浪潮席卷中国各地。所有有梦想的人,都在那个年代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张彤也是在那一年,放弃了国企干部“铁饭碗”工作,下海经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一年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公司果断决策成立了洛阳连邦软件专卖店,在业界首先提出了软件销售加人才培训的经营模式,连邦软件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然而,随着互联网广泛应用和免费下载潮流的兴起,传统软件销售模式受到冲击,包括张彤创办的公司,也成为了市场变革的受害者。痛定思痛下,张彤认识到,眼界决定境界,必须到沿海市场锤炼自己。
于是,张彤来到了上海,开启了他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新阶段。
从2000年起,经历了十三年上海滩的打拼,张彤通过在上海交大学习和实践,领悟到战略定位、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开始尝试在互联网,LED产业的探索,并投资创建了互联网和光电子两家科技型企业,年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公司还与航空工业615所合作开发出多款软件,在科技领域应用获得了成功,集团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2009年,沿海产业面临转移,公司敏锐发现科技与商务地产结合的契机,制定了将公司建设成具有科研开发、商务地产投资、项目管理、招商运营和物业管理能力的综合服务提供商的发展战略,2010年配合政府招商引资,首先在上海银南翔参与建设了以总部经济为载体的中暨大厦,成为南翔的地标性建筑,2012年集团总部迁到南翔,2013年在银南翔商务区购地开始规划建设上海连飞中心·北虹桥时代广场,2014年5月项目破土动工,项目计划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
尽管在上海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功,但张彤依然挂念着故乡一方水土。为承接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报效家乡,2010年连飞集团与微软合作在洛阳高新区成立了河南(洛阳)微软技术中心,据此开始建设集“软件开发、测评、展示、培训及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外包平台”于一体的连飞中心·微软科技广场,项目已近完工进入招商阶段。为完善配套功能,满足微软专家、学者来洛阳参加会议、交流的工作生活需要,2012年公司与法国雅高集团战略合作引进了宜必思酒店,2014年9月将投入使用。
2013年连飞集团与微软深度合作,签约引进了微软IT学院,计划年培养中高级IT人才1500人,为本地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品牌支撑。在高新区“退二进三”政策指导下,2013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与高新区政府成功签约,阿里巴巴(洛阳)产业带运营中心落户连飞中心微软科技广场,项目力争打造特色电商平台,推动洛阳传统产业升级。
2014年,连飞集团率先提出打造“云地一体化”的宜居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即洛阳连飞中心二期项目——连飞中心·云地领域。洛阳连飞中心二期项目占地26亩,以洛阳乃至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SOHO概念,以云地一体化的理念,做到信息平台及交易平台的完美结合,园区围绕电子商务产业链,通过最先进的创新电子商务产业园运营服务体系,在帮助电子商务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电子商务产业的良性发展。
从实体经济到商务地产投资,从传统产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提升,连飞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主体物业持有,坚持资本与产业对接,诠释了集团将科技产业与商务地产结合的精耕细作。
“近年来,连飞集团与艾力艾集团合作在上海南翔建成了集总部办公和商业于一体的中暨大厦,连飞集团在上海银南翔商务区正在建设上海连飞中心·北虹桥时代广场,在洛阳高新区建成了连飞中心·微软科技广场,以及正进行建设规划的连飞二期“连飞中心·云地领域。”张彤表示,连飞中心·微软科技广场已签约入驻河南(洛阳)微软技术中心、微软IT学院、阿里巴巴(洛阳)产业带运营中心等40多家知名企业,将带动聚集150多家现代服务及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园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集团顺势而为,通过资本与科技产业对接,正在完成由技术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的完美转型,并确定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科技与资本相融合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事业的成功,让张彤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经营之道。很多人说,像连飞这样的私营企业,老板的个人魄力是很重要的,有时候甚至需要一点江湖情谊。对此,张彤认为:“因为我们不具备外企、国企那样系统性的发展体系,特别是在创业最初其实都是靠个人的打拼,陆陆续续发展起来的,比如起步时都是一些同学、原单位的同事过来帮忙才慢慢形成现在的公司。”
目前,连飞集团的员工分成两块,一块是原来的老班底,基本在做辅助性的工作;新的一块,是随着公司的慢慢扩大,陆陆续续招来的专业的、系统性的管理者。张彤致力于把公司打造成一个从老板式的公司变成一个体系化的公司,这个公司既有别于一般私营企业随机性、无序性的管理模式,也要突破外企管理太严的管理制度。“因为外企的管理是靠经验、制度管理的,不符合中国的现状。”张彤解释称:“我比较提倡柳传志讲的“不失家族的家族式企业”,提倡要缔造家庭式的友好气氛,大家情谊传承,并借助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规避一些企业管理弊端,采用更加扁平化,部门简洁化的管理模式。”
连飞集团发展至今,张彤依然感谢和怀念在交大的这一段学习经历。
张彤出生成长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改革时代,他这一代人,大都没有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也没有特殊的技能。“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创业无非是有一个机会,有一股冲劲,加上一定的聪明才智,这样走到今天。”张彤回忆道。
随着国家的体制越来越规范,贸易的机会越来越减少,张彤他们也进入了一段迷茫期,这段时间,他选择到交大来读书。张彤说,对他印象深刻的是交大的第一课——孟建忠老师的企业战略规划,那时的他不懂什么叫战略,他觉得做生意看的就是机会,抓住每一次贸易的机会,就是每一次赚钱的机会,上课以后才明白公司是要布局、要长期规划的,要随着国家大局,随着行业进步新老更替。“现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对传统行业的打击很大,更要学习怎么让传统企业跟互联网的嫁接。”。
另一堂对张彤印象比较深的课程是余明阳老师的品牌宣传,对于企业的品牌意识,这个品牌意识、品牌管理,对张彤后来的创业之路有很大影响的。他说,“回想在交大读书的日子,老师的讲课让我有了一个提纲挈领的思想升华,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交往让我有了感染和激励,因为到了上海接触的精英也多,同学里面的精英也多,让我有了一种事业感,让我思维方式跳出了当年的一个贸易小圈子。
对于刚毕业、有想创业想法的校友,张彤有自己的建议。“首先,在中国,很多年轻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意做。” 张彤表示,他希望年轻人能放低自己,从底层做起来的,因为在最底层,可以先弄明白这一生是要什么,是想要一份事业还是要做一份职业。“职业就是博一口饭,事业就不一样了,事业是有梦想的,什么叫梦想,就是你天天想,再苦再累都要想的事。”张彤说他曾经就是这样,一天就睡几个小时,起来就在琢磨梦想。
“第二,年轻时候不能贪逸,也没有什么资格谈个性,谈尊严,所谓的个性和尊严都是在你成功之后别人给你的尊敬。”
“第三,对年轻人来讲,应该是情怀大于技能,对于做企业的来讲,情怀某种程度上来讲应该大于你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你心里面有什么,这是最能坚定你走下去的信念,但是很多人把这个技和道混淆了,掌握了技巧却没有掌握去拼斗和奋斗的道理。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老板,在职场上,在专业领域内,首先应该有的是一个强大的内心,这个强大的内心来自于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张彤表示:“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达到强大的内心,比方不好高骛远,要耐住寂寞,明白挫折和磨难是必须经历的,是一种锻炼。
“明白一个伟大的人一定是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