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31
编前语
介入医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个相对陌生的专业名字。但是说起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治疗中的微创介入,就几乎无人不知了。由于具备手术治疗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的特点,介入医疗在心血管、外周血管、骨科、脑血管、大血管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给病患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如今,介入医疗已经成为和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基础临床学科。
随着介入医疗方式的普遍应用,介入医疗市场的需求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不少国内品牌争相进入这一赛道。威高介入医疗,正是这一赛道上的佼佼者。威高介入医疗的前身是威高心内耗材集团公司,成立于 2009 年。是威高集团有限公司下设的二级产业集团,是一家以生产和经营介入器械为主的集团。目前,威高介入医疗聚焦于三大产品线的发展,即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
在总经理孙丰伟看来,尽管介入医疗发展非常迅速,但除了传统的心血管介入等产品相对成熟之外,在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等多个领域,仍有许多技术空白和产品空白,给行业留下了新的爆发机遇。孙丰伟说,这个赛道的比赛,其实才刚刚开始。
加速布局发展
抢滩百亿元介入医疗市场
《2020—2025年中国微创介入器械行业细分市场需求及开拓机会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微创介入诊疗的快速普及,我国微创介入器械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复合增长率为 14.1%,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未来,随着微创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微创介入医疗器械行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对于国内介入医疗市场的发展,孙丰伟深有感触,“应该是 2005 年,心脏介入治疗器械产品的上市,让国内介入治疗行业迎来了突破式发展。”那一年,国内的心脏介入器械的三大公司—微创、乐普和 GV 先后拿到了冠脉支架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国产的冠脉支架开始上市,由心脏介入开始,带动了整个介入行业的第一次快速发展。
“在这之前,这个行业市场上基本上进口产品是主流。”孙丰伟介绍说。上述国产品牌的产品面市之后,以稳定的质量表现和明显的价格优势,得到了市场的迅速认可,由此引发了整个介入行业的爆发式发展。“2016—2017 年, 我 们 整 体 国 内 的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治 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美国,以前美国一直是第一名。”孙丰伟透露,美国市场 PCI 大概在 80 万至 100 万例 / 年,国内在 3 年前就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
而心血管介入医疗技术的发展提升,也带动了其他介入医疗的发展,如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目前对中国和世界来说,介入医疗行业依然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产业,方兴未艾,仍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孙丰伟表示,威高介入医疗对这一赛道的发展充满信心。
未来,威高介入医疗会坚定地以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及外周介入医用耗材为发展方向,立足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做到业内一流,成为在中国有影响力的公司。
立足技术和产品
价值提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在介入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始终是企业的硬实力。门槛高,周期长,让大多数资金实力不济的企业被挡在这个行业之外。在产品的技术研发上,威高介入医疗采用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资本并购等多种方式灵活进行,既有自主研发成果,也有大量的合作开发产品。在部分产品上还灵活采用资本收购的方式,推动业务进展。
在孙丰伟看来,立足技术,关注产品,才是企业发展的应有之义,“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先把产品做好,没有好产品,企业价值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最终企业的核心,要回归到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回归到为老百姓提供价值上去。”
孙丰伟特意提到了公司目前业务发展上的两个亮点。一个是 Xinsorb 生物可吸收支架产品的研发上市(生物可吸收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该支架采用完全可降解聚合物材料聚乳酸( PLLA)作为支架基体材料,植入人体后, 3 年左右的时间,整个支架就可以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该产品避免了金属支架永久残留体内带来的风险,解除了金属牢笼对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的限制。该产品是威高研发的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支架技术创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这一产品已经在 24 个省市被正式纳入全国医保,不少医院和病人都给予了积极反馈。”
另一大亮点则是对神经介入产品线的打造。“我们目前有弹簧圈、微导管、微导丝等神经介入产品,我们还有多个新产品在取证(注册许可证)的过程中,如血流导向装置、抽吸导管、中间导管等,这些产品取证之后,我们会成为神经介入领域产品种类最全的公司。”孙丰伟透露,神经介入正是当下的又一个风口,随着国内产品的开发,国产替代进口的局面将会再次出现。
恪守“三心”文化
迎难而上,打造创新型企业团队
进入威高集团 20 多年,孙丰伟从事过多个业务板块的工作,从心内耗材到介入医疗,从基层业务骨干到企业高管,他对企业文化有了深刻的领悟。“我们集团有一个核心价值观叫三心文化,良心、诚心、忠心。所有的产业集团或者子公司,都是在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去逐步打造一些小的环境。”孙丰伟表示,正是对于“三心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带动了团队在业务发展上的积极高效。
在团队管理上,孙丰伟更看重的是对个体自驱力的激发。他对团队的要求简明清晰。“有共同的目标,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同时互相协助。做好这三点,既能实现团队的高效,也能激发个人的自驱力。”孙丰伟表示。
2020 年,孙丰伟参加了交大安泰 CEO 创新管理 49 期的学习,让他对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医疗行业整体门槛高,垂直度大,行业内竞争不足。这使得创新力等特质相较其他行业略微薄弱。“我们在某些方面有点坐井观天了。经过交大的学习培训,我开阔了眼界,可以用更新的视角去看问题。对我来说,这是交大的课程给我最大的价值。”孙丰伟对这次学习感慨万千。
他坦言,从创新力的角度讲,任何时候创新力对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管理创新。对于他本人来说,更多的收获是管理创新:“在与非同行交流的过程中,我确确实实发现了医疗行业的一些不足,或者一些眼光不能看得更远的地方。”
孙丰伟透露,从 2021 年开始,国家实施了带量采购,把行业竞争推向了更高的阶段。传统的管理和经验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负担,寻求全面创新将是行业和企业未来都要面对的迫切需求。“我会吸收此次学习的创新方法,用这种颠覆性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运用时机,用到自身的企业管理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