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07
编者按——
“高比布,比高不?不比高,为什么不比高,比不高。高不比!”《第二期浦东新区企业家创新领导力发展课程研修班》学员高比布就是这样将自己与众不同的名字幽默地介绍给全班同学的。这个来自重庆的创业青年,怀揣着英雄梦,在浦东张江这片崛起的热土上创立了他的大汉三通网络通信王国,实现了他多年来的创业梦。
公司从2003年来在多省开展SP运营,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目前,公司已为国内30多个省市近万家客户服务,提供了全套的增值业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公司软件产品还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国家,为客户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赢得了客户的尊重和肯定。
《青年报》于2011年1月对其进行了专访,原文如下:
【高比布寄语青年创业者】
●创业者应该理性地分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那片“蓝海”,而不是盲目地跟风,这样才更可能成功。
●创业者群体分为三类:被迫创业者、机会创业者以及彻底创业者。只有彻底创业者才是真正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具有革命性精神。
●真正的创业者尤其在创业初期也应该坚持“三不主义”,即不结婚、不买房、不炒股。不结婚则没有家庭事务的后顾之忧,不买房可以腾出资金投入到创业中的企业,不炒股则拒绝了一时的赚钱诱惑,也规避了不必要的风险。
“21世纪的真正企业家,必将是社会哲学家。”这是上海大汉三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高比布在扎根上海浦东软件园、历经近八年创业风雨后,发自肺腑的感言。在高比布看来,创业不只是简单的赚钱营生,而且还是精神的求索、境界的升华以及人生的洗礼。
高比布是一名创业者,同时他将自己定位成一名思考者。他不懈地思考形而上的哲学与形而下的商业之间关系,并且将潜移默化中积累的心得活学活用,通过克服创业之路上遇到的各种挑战愈挫愈勇,从而实现了从跑单帮、闯商海到感悟商界哲学的转型。
本版撰文 记者 徐可奇 本报记者 马骏 摄
1、结缘哲学接受商业启蒙
高比布的老家在彭水县,位于重庆市的东南部。这里虽然地处内陆而非沿海,但他从小接触的并非是一个小地方,耳熏目染的是一个气势恢宏的世界,峻岭险峰遍布的武陵山区环绕在四周,鞭策了他攀登向上的志向;磅礴的乌江在旁日夜奔流不息,激发了他一往无前的勇气;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厚积薄发,磨砺了他豪爽不羁的性格。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英国大学者弗兰西斯·培根的这句名言广为流传,在许多人的学生时代产生了深刻影响。当高比布在读高中最初接触哲学时,并未想到这在日后会对自己闯荡商业世界有莫大帮助。这倒是应了那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高比布在与哲学结缘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商业启蒙。他的父母为了供养家里三个孩子都能读书而经常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这件简单的事使高比布意识到不仅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而且商业也可以改变人生。
“哲学是形而上的,而商业是形而下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高比布谈道,但他在创业前就开始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多年潜移默化中积累的心得使他后来独到地提出:“21世纪的真正企业家,必将是社会哲学家。”
2、高考志愿“非上海不嫁”
高考填志愿成为高比布人生中面临的第一次重大抉择,当时他就读于当地的黔江中学,同届的学生绝大多数报考北京、东北和重庆这三地的高校。但是,高比布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个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决定:坚决要考上海的大学。
“当时我们黔江中学那一届有400多学生,只有我一个要考到上海来,而且高考志愿表上填的是清一色的上海高校。”高比布谈及这一经历时,以一口地道的四川话笑道:“我在考大学的时候,可是非上海不嫁的哦。”
高比布考大学“非上海不嫁”的决定在现在看来也许很正常,但在当时当地绝对是相当的“另类”。虽然中学校长和班主任为此反复劝说他不要太“固执”,但高比布这个娃在拿定“情定大上海”的主意后很坚定,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道理:“大学所在的城市环境很重要,对四年大学教育的成败很重要。”
“那时老师们的意识观念还是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层面上。”高比布说道,“在当时我们同学中,选择报考北京的大学主要看中了首都的背景,选择报考东北的大学主要看中了老工业基地的背景,选择报考重庆的大学则主要是因为本地因素。但我很清楚地看出,上海将是国内发展最现代化的大城市,这就是让我能鼓足勇气下决定的最重要原因。”
事过多年之后,高比布感慨:“中华文明提倡尊师,但是老师的观念未必都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所以作为学生在关键时刻自己要看清发展趋势,多年后老师也说我当时的决定没错。凡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哲学道理,对我以后创业的影响也很大。”
3、顺应时势立足市场经济
古人云:“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1996年,高比布考上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从位于长江头的彭水县一路沿江而下,来到位于长江尾的上海。
其时,上海这座曾经的远东最繁华城市,在开发开放浦东的春风沐浴下开始重振雄风,正处于“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大发展阶段。高比布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来沪,可谓正逢其时。
而高比布与上海的真正缘分离不开他的“英雄梦”,他对此有一番自己的见解:“每个人在年轻时多少都曾有过英雄梦,而每个时代也不乏英雄豪杰。哲学上不是说‘时势造英雄’吗?所以,英雄会因时代而异。而当时中国已经明确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大方向,所以,如今的时代英雄理应是在市场经济领域辈出,从商海中脱颖而出。”
为了适应未来的现代商业竞争,高比布在大学期间选择就读的是信息系统专业,看中的是能从中同时学到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比布在大学汲取经济管理知识的同时,头脑中的商业细胞也慢慢开始活跃起来。当然,最初他的想法很简单,只是为了勤工俭学、尽量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高比布笑道:“那时,几乎学生能做的事我都干过,比如家教、派送、抄写还有卖报等等。”
4、初涉商海从跑单帮起步
高比布的真正商海历练是从跑单帮起步的,这种利用商品的不同地区差价做买卖的方式虽然很传统,但对锻炼做生意的基本功来说却很扎实。
高比布当时就敏锐地注意到,同样是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的生活日用品价格相差明显。这事在其他人看来也许就一笔带过了,但高比布从中看出了生意门道,他想办法从上海批发到洗衣粉等日用品,然后运到昆山、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周边城市销售,从中赚取差价。
“这也算是倒买倒卖吧,”高比布笑道。有一次因为铁路托运货物误点而没有按时送货,眼看一大堆日用品就要“砸”在手里了,他并没有垂头丧气地把货带回上海,而是随机应变在当地摆摊兜售,一圈下来照样是不赔反赚。
大学期间的高比布确实有点“不安分”,在进行商业尝试积累经验的同时,越来越熟悉并能运用商业游戏规则。这期间他还做过杂志的代理推广,一开始只是普通的推广员,每推广一份杂志可获得1.2元的提成。
而高比布当时的商业策略很独特,他以推广一份杂志支付1元的待遇,招聘了20多位同学当他的“下线”,而自己只拿提成的零头。随着杂志推广量的不断增加,高比布通过和杂志社议价,获得的每份提成也翻番涨到了2.5元。所以,高比布的这套策略实际上是“舍小利而赚大钱”,相当于如今盛行的加盟模式。
宗庆后、张近东、马云、王均金,这些如今的大老板当年也都是做小生意起步,甚至也干过跑单帮的活。高比布虽然在创业成就上还没达到如此高度,但也走过同样的道路,正应了那句“英雄莫问出路”,商海亦是如此。
5、放眼长远 看准创业方向
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高比布大学毕业正式到社会上崭露头角,虽然他早已打定了要自主创业的念头,但怀着学习并且积累经验的想法,先是在长江集团从事系统集成的工作。不过,这份工作缺少技术含量,在高比布看来相当于“搬砖头”,于是他又来到上海贝尔下属的一家从事增值业务的公司。
当时已经颇有商业头脑的高比布经过一番分析,很快从中看出了创业良机:“我在2001年就看好电信增值业务的发展前景,在国内算是最早的一批人。那时IT行业已经走过了PC时代造就出联想的辉煌,并且开始进入到Internet时代,百度就是在2000年初成立并且快速发展的。但PC时代和Internet时代当时已经有众多竞争者蜂拥而入,对我来说机会不大。”
高比布经过冷静分析,看准通信行业将进入3G时代,而电信增值业务将迎来大发展。于是,他在2002年时毅然从上海贝尔辞职,开始了白手起家创业的日子。而他当时的同事们则考虑到创业的极大风险而犹豫不决,想等高比布打开局面后再加盟,这样的选择虽然看似稳妥,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宝贵的创业“先手”。
“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个哲学道理在商业上也适用。”高比布直言,“我是一个在大事上做决定果断的人,一旦看好未来发展趋势就不会犹豫。创业不应该是盲目地跟风,而是要理性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那片‘蓝海’,这样才更有可能接近成功。”
6、永葆激情做彻底创业者
在高比布的办公室墙上,三幅油画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斗牛场面,画上的斗牛士或气定神闲地摆开架势,或潇洒至极地戏耍蛮牛,或无所畏惧地刺出利剑。这三幅油画是高比布去西班牙出差时千里迢迢带回国内的,平时他在办公室空闲之余常会一人揣摩画中的寓意。
“身为创业者,其实很需要有像斗牛士那般的激情甚至野性。”高比布在艺术欣赏中触类旁通,得出了这一创业感悟,并且将创业者群体分为三类:被迫创业者、机会创业者以及彻底创业者。
高比布将自己归为彻底创业者:“只有彻底创业者才是真正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激情不泯,是那种发自骨子里的激情,并且在创业过程中具有革命性精神。而被迫创业者和机会创业者虽然因为欲望也会有一时的激情,但这种激情难以持久,往往会随着欲望的满足而消失。”
高比布在2003年3月3日正式创立专注电信增值业务的上海大汉三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公司取名“大汉三通”不仅充分展现了高比布作为创始人的激情,而且蕴含了他从哲学角度进行的思考。
“历史上的大汉王朝威名赫赫举世皆知,大汉成为大中华的代名词。公司取名中用‘大汉’这两个字,寓意要力争成为电信增值业务市场上的龙头,这就是一种创业激情。”高比布谈道,“三通”则是指中国古代哲学的“天时、地利、人和”一说,并且发展成为人经世之道,得天时依地利有人和者凡事皆成,所以同样是为商之道。
7、辩证思考避免蛮干硬拼
“喝功夫茶其实大有讲究,一道道步骤有条不紊。创业也是如此,需要一步步循序渐进。”高比布一边聊着自己的创业经历,一边露了一手沏泡技法,嗅茶、温壶、装茶、润茶、冲泡、浇壶、温杯、运壶、倒茶、品茶等一整套手法令旁观者目不暇接。高比布在阔谈激情创业的同时还有此等雅兴,这着实令人意外。
高比布一边品茶一边悠然谈道:“创业要有激情这不错,但有激情不等于急功近利,毕竟欲速则不达嘛。”一方面从西洋油画中可以感悟创业激情,另一方面从茶道品茗中也能体会创业理性。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创业,看似互相对立其实相辅相成,创业既需要激情也离不开理性。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哲学上的辩证思考过程。
几经历练的高比布,如今在商业竞争中运用起辩证法来越来越有心得。例如,他在至关重要的企业战略上,为公司确定了“一个方向、两条腿”的方针,即:坚持以电信增值业务为发展方向绝不动摇,但在技术研发和业务运营两方面要齐头并进。
“眼下电信增值业务这块市场上的竞争厂商多如牛毛,尤其是与实力强大的运营商相比,怎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乃至壮大呢?”高比布经过辩证思考后,强调以技术支持市场拓展,同时以市场推动技术升级。这一公司经营上的辩证色彩,使大汉三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像其他同行那样只为市场份额而蛮干硬拼。
8、创业立志提出“三不主义”
“现在有些年轻的创业者太乐观了,以为个个都能像马云、江南春和陈天桥那样,哪里体会得到创业之艰难困苦。”高比布谈起自己的创业之旅深有感触,“创业是一件很大的事,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得起这份苦,对有准备的人来说也是艰巨的挑战。”
高比布在创业的起步阶段就遭遇了一道道差点跨不过去的坎。当时公司面临财务危机,在业务上收不回应收账款。资金链断裂当时给大汉三通造成严重打击,整个公司只剩下区区4个人。不过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高比布在公司存亡之际展现了彻底创业者的本色:“我是老板当然得顶着,为了渡过难关,不管是卖手机还是推销软件那时都干。能够硬扛过来就是靠一口气,确切地说是一股创业激情。”
在浦东软件园这个云集了众多创业者的圈子内,高比布提出的创业“三不主义”颇有名气。谈及此事,高比布爽朗笑道:“当年革命者信奉的‘三不主义’是不要名、不要利、不要命;如今真正的创业者尤其是在创业初期也应该坚持新‘三不主义’,即不结婚、不买房、不炒股。”
高比布是这么来解释自己的观点的:“这个新‘三不主义’不仅是我也是张江的很多创业者用切身经验总结出来的。对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不结婚,则没有家庭事务的后顾之忧;不买房,可以腾出资金投入到创业中的企业;不炒股,则拒绝了一时的赚钱诱惑,也规避了不必要的风险。”
【记者手记】
创业,行成于思毁于随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的这句名言最初是对学业有感而发,其实用于创业也不无道理。在如今这个流行创业的时代,不少人一时兴起,凭借激情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但激情难以持久总有淡去时,而且不可避免地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只依赖于激情的创业往往因为后继乏力而昙花一现。
诚然,创业者需要激情,但成功创业更需要思考。思考使创业者审时度势选择合适时机;思考使创业者放眼长远而非急功近利;思考使创业者拓展视野避免人云亦云;思考使创业者不畏挫折反而愈挫愈勇;思考使创业者居安思危而非小富即安;思考使创业者扬长避短总结得失经验。创业之路漫漫,创业者在一路前行中只有不断思考,才能保持永恒的创业动力从而越走越远。
赫赫有名的松下幸之助在创业伊始仅有100日元的启动资金,一度淹没在众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中默默无闻。但松下幸之助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在不断经历挫折的创业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思考,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独具慧眼地提出了“自来水哲学”,认为企业的经营之道在于生产像自来水一样便宜的低成本产品,由此赢得巨大的市场份额。“自来水哲学”使松下当时从同行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成为电器业巨头。
作为创业者,高比布目前的成就还不能与商界大亨相提并论。他坦然表示其个人不谈成败,因为他更看重的是在创业中的思考,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人生状态。在高比布将近八年的创业历程中,不少竞争者已在大浪淘沙中黯然退场,而他却由青涩走向成熟,正是思考使他想得更多、看得更准、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