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4-02
阳春三月,徐汇校园里绿意盎然,春光明媚。2013年3月30日下午EDP校友沙龙《肢体语言探秘: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在中院217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沙龙邀请安泰校友、上海戏剧学院表演艺术系专业孙鱼洋老师与大家分享,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
沙龙内容分为两个环节,肢体语言分析基础工具的讲授和情景式体验训练的互动。现场利用表演互动的“剧场性”让大家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通过这种别具一格的真实情景再现的方式与同学们进行角色互换,角色扮演等多频次的互动,寓教于乐中让大家深刻了解了肢体语言对于生活与工作的巨大影响,并从中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肢体语言分析工具。
读“你”的武器,肢体语言分析基础工具
沙龙伊始,孙老师以美国2次历史事件作为开场,表述了肢体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这2次历史事件分别是尼克松与肯尼迪竞选总统电视辩论赛,二者不同肢体语言表达向公众传达了不同的信号,以至于影响其支持率;还有就是911事件中未能及时识别恐怖分子明显异常的肢体语言表达。
孙老师首先通过展示喜悦、生气、厌恶、惊讶和恐惧等照片进行面部表情的解读,说明各种表情之间的细微差别,尤其对眉眼、嘴角和鼻子等微表情的分辨可以让我们体察其真实意图和想法。其次,孙老师就手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等肢体语言也分别作了分析,脊椎的转向、状态,拳、掌和手指的不同表达传递给别人的是不同信息;每个手指,中指、小指、食指和大拇指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意愿表达。所以,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泄露着你的所思所想,传递着或正面或负面的信息,而不同的场合需要相适宜的肢体表达。
读“你”的武器不仅有视觉的,还包括“听觉”。关于视觉,孙老师强调要克服“视觉欺骗”,人所看到的和其本身想看到的内容有关;“听觉”是对声音的准确感知力,让我们捕捉其“言外之意”。
情景式体验,读懂你的肢体语言
戏剧学院的两位学生现场表演了短剧小品“买新车”,之后孙老师让同学进行角色扮演,把本次沙龙推向高潮。小品通过角色间从观点之争,到态度之争,到面子之争,最后到关系决裂的一系列的真实情感再现,让我们清晰感受到肢体语言在其中起到的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在“发现肢体语言”的互动过程中,每个小组都阐述了自己的观察。在交流中,同学们现学现用,越来越多的肢体语言被发现,被分辨,被破译。在“角色扮演”环节,同学们大方和睿智的“演出”获得阵阵掌声。在欢声笑语中,我们的洞察力、判断力、临场应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破解别人的肢体语言中,也启发了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有的放矢地释放和调整自己的肢体信号。
读懂别人的肢体语言,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破解后该如何应对,孙老师建议,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对于如何修复“情伤”,孙老师给出了8点建议,如自我袒露、询问、不说“但是”、重复降温法等。
本次沙龙孙老师带领我们去到了一个古老和神秘的世界,肢体言语的世界。在这里,我们每一个肢体动作都变成了跳跃的音符,唱诵着自己内心的歌。沙龙在孙老师动情的朗诵散文《朋友与其他》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