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玄奘之路,如何让改变发生?| 安泰EMBA戈壁课程(1) 时间:2017.10.11 来源:EMBA中心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理想与行动。

公元七世纪,玄奘发愿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尽管没有得到唐太宗的许可,玄奘还是与一群逃难的灾民一路走到了瓜州,收徒买马,待出得玉门关,徒弟却后悔了,心想:这一路凶险无比,便是已将命送了出去。当晚,他决定杀掉玄奘。玄奘惊醒,念起一段心经,让徒弟未能行动,第二日被玄奘放走。

于是八百里流沙,玄奘一人独行。

9月22日,在“行走中的蜕变”——交大安泰EMBA戈壁系列课程的首课上,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人,北京行知探索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玄奘之路、极之美、发现中国品牌创始人曲向东以玄奘法师危险又奇妙的旅程为开端,开始了他有关文化传承以及体验式学习的课程分享。课程于安泰经管学院A301演讲厅举行。

 Paul MacLean曾提出“三合一脑”(Triunebrain)理论,根据演化阶段,分成爬行动物脑或本能脑、哺乳动物脑或情绪脑和皮质脑或理性脑,并分别代表不同的心智状况和需要。MacLean认为,理性脑决定了人的理性思维和文明创造,而控制人们最重要的价值和情感决策以及能量输出的是位于更底层的情绪脑和本能脑,情绪脑和本能脑处于理性脑的冲突中。人所要做的是令三脑达成合理的和谐一致,但这也给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因为往往人无法回答本能的问题。

曲向东认为,戈壁徒步便是一种能够打穿理性脑、情绪脑和本能脑,使理性脑真正进入到情绪脑和本能脑之中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正如一位戈友曾说的:“第一天是用脑袋在跑,第二天是用半个脑袋在跑,第三天是用心在跑,第四天是用本能在跑。”通过徒步这一非常强烈的自主实践,使得三脑合一达成同步的认知,认知升级带来行为改变。这个过程没有任何道理,必须通过外界强有力的压制才会发生改变。从心智潜能模型分析(如下图),实际上,四天的徒步,正是与三脑和价值观对话并令其达成一致的过程。

另一方面,从学习理论来讲,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是一次典型的行知学习的过程,也是创业、事业和人生的缩影。基于多年的研究和调查,曲向东提炼出“元领导力”这一理论,即相信力、复原力和开放力——正是戈壁精神理想、行动、坚持、超越。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坚持与超越。

玄奘走过第一个烽火台没多久,便打翻了水袋,大漠中没有水难以前行,于是他开始往回走。回走的这一路,玄奘思考:我曾发愿,如若不至天竺,便不回东方,现在我为了什么而回走呢?回答不了自己的玄奘,立下了著名的“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的誓言,遂转头继续前行。四天五夜滴水未进,他在茫茫荒漠中几乎送命。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森林河流,他九死一生,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怀着坚定的信念,玄奘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

作为当晚活动的主持人,EMBA首届校友于淼从2006年戈1到今年已经15次踏上戈壁了,他的生活、事业都因戈壁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8年,他与曲向东及一些戈友共同成立了“戈友公益基金会”,2010年,又发起成立了玄奘之路志愿支教队,“好校长成长计划”,公益助学组织“脚里学院”,及长期支教志愿者和短期支教的推动。这样一群人,在戈壁上走过,却并未走“过”,他们将自己的脚印、自己的精神,踏踏实实留在了这里,这也是一种坚持,一种超越。

曲向东本人与上海交大也有着不解的缘分,12年前,他推广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的第一站便放在了交大。当晚的课程令参与者们都有所思,已报名参与戈13的蒋俊说:“玄奘之路的八百里漫天黄沙戈壁,并非文化与文明的荒漠。而恰恰正是那里,在很长的历史上时间段上都是中华文明仅有的与外部文明交流的接口。西域也并非是我们的少数民族地区,而是古代整个印欧世界的最东缘。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两河文明与印地文明的最东部就在哈密以东敦煌以西那八百里流沙的大漠戈壁之中。那里发生的民族种族以及文化宗教的交流与交融,在我看来,比整个东亚地区的加在一起,都要精彩得多…”戈13领队刘云安则说:“作为交大安泰戈壁领导力系列课程第一课而言,这次邀请玄奘之路创始人曲向东老师来作为课程嘉宾非常棒! 他将这个活动的发心和演变,以及面对质疑的思考讲出了深层的思考,并提炼出深沉的共鸣的东西。作为戈八老戈友,感触颇深,泪不自禁。”

在现实之余能够花一点时间,很庄重地思考生命的意义。正如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助理、EMBA项目主任任建标所言,只要发心,只需一念,便能走上戈壁,挑战自我。

 

“行走中的蜕变”——上海交大安泰EMBA戈壁系列课程

一、内观禅修

二、科学健身与能量平衡

三、丝绸之路与佛教文明

四、飞越戈壁,为爱前行:公益慈善讲堂

五、领导力修行

六、玄奘精神与文化传承

七、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课程由安泰EMBA中心主办,EMBA户外俱乐部、戈13组委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