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香港要向这三个地方学习

发布者:中国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9-09-30

作者 | 陈宪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

 

经济和政治,是分析任何社会存在问题的两个基本视角。香港最近发生的事情,诱因看是政治,根源上看,是经济,以及与政治的交织。

 

现今的香港,有三个突出的经济问题:贫富差距、住房和产业发展。

 

这些问题都已积重难返,不要说现在没有良方,即便有,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见效。所以,一定要从长计议,下决心打破利益藩篱,从长远规划(30年、50年,甚至更长时间)入手,坚定信心,坚决执行,才能为香港重建一个长治久安的发展环境。

 

规划通常要找到对标的对象,也可以说是榜样。

 

我认为,香港针对这三个问题的规划,有三个好榜样:缩小贫富差距,对标日本,学习日本;解决住房问题,对标新加坡,学习新加坡;促进产业发展,对标深圳,并与它深度合作。

 

榜样的做法当然不能照搬,也无法照搬。但是,既然可为榜样,必有可取之处,它们的理念、条规和做法会有参考价值。据此,结合自身实际,做出长远规划,以及阶段性的行动方案。长此追求,必有实效。

 

香港贫富差距愈来愈严重,基尼系数高达0.542016),为45年来的最高值,甚至超过了非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香港贫富差距的格局与美国比较相似,即最富的群体得到了太多。

 

根据彭博数据,香港十大富豪的总家产相当于香港GDP35%。同在东亚的日本,在今年2月联合国公布的上年度世界各国(地区)有关基尼系数的报告中,排名第11位,是唯一进入前二十的亚洲国家。

 

所谓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多元标准中有一条,就是基尼系数在0.30左右及以下,至多不能超过0.40。香港亦是如此,不缩小过大的贫富差距,不仅发达地区的地位不保,更重要的是,社会稳定缺乏牢固的基础。

 

民生的三个主要项目,住房、养老和医疗,香港做得比较好的是医疗,所有香港居民免费医疗。尽管公立医院要排队(主要是住院),但可以做到病有所医。这一点对香港较高的预期寿命有重要贡献。

 

对香港的养老,也有不少诟病,甚至说它没有养老金。此话不实。香港的养老制度与内地不同,是完全建立在工作期间个人和公司缴存基础上的,退休金与缴存数额挂钩。

 

这种养老金制度的好处,就在于不至于破产,具有可持续性。当然,随着预期寿命的增加,这笔养老金往往难以为继,需要辅之以政府补充、个人投资和子女赡养等。

 

但香港民生问题的最大难题是住房。其形成的原因颇为复杂,难以在此分析。

 

但是,只要我们承认,体面的居住是现代文明的条件,那么,香港就必须学习新加坡。

 

其中两个要点是,政府成为解决中低收入及以下居民住房的主导力量;制定能够保障“居者有其屋”的法律(主要是土地方面的法律)和组织机构。

 

学习不是照搬,而是结合香港实际,做出自己的居民住房长期规划和行动方案,从根本上扭转香港百姓住不起私人房屋,又轮候不上公屋的恶性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通过贸易中介、产业转移和金融资源,极大地帮助和促进了深圳特区的发展。时至今日,深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三的一线城市,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深圳在科创资源、新兴产业方面,已经站到了世界前列,而且,港深两地在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等方面有较大的互补性。香港要与深圳乃至大湾区互动,制定产业发展长期规划,近期在落马洲深港科技园、前海合作开发区等载体上取得突破,发展香港的高科技产业,既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又为香港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