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文一教授在我院作题为“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的演讲发布者:中国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6-06-142016年6月12日下午在我院301报告大厅,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圣路易斯分行副行长助理、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文一给我们带来了主题为“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的演讲。我院陈宪教授主持了此次“经邦论道”系列讲座之六十的论坛活动。 文一教授于1996年获爱荷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经济周期理论、储蓄和投资理论、货币政策以及中国宏观经济。文一教授在诸如多重均衡经济周期模型、金融摩擦的不完备市场模型、非传统货币政策、动态存货理论等领域具有开创性的工作。研究成果发表于众多国际一流期刊,如Econometrica,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Economic Journal等。 报告中,文一教授认为,中国崛起也许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伟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而且中国崛起所带给世界的拉动力量相当于当年英国崛起的100倍,美国崛起的20倍。首先,他对中国近现代尝试启动工业化的历史做了一个较简单的回顾。他指出,我国的第一次(1861-1911)、第二次(1911-1949)和第三次(1949-1978)工业化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而只有第四次(1978至今)取得了成功。他认为,前三次尝试没有真正引爆工业革命,并不是缺乏市场经济和私有产权保护,也不是缺乏包容性政治制度和普选民主。他强调,“华盛顿共识”和新制度经济学并不能解释其它一些国家如埃及和印度等工业化尝试的不断失败和中国第四次工业化尝试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通过历史上英国、西欧、美国、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等成功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史与中国第四次工业化路径的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文一教授发现,尽管政治制度不同,中国第四次工业化顺利在于其路径与工业革命高度吻合。他认为,从较低级的乡镇企业开始,从1988至1998年,中国引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998年至今,中国已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目前中国已处于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下半段,即产业升级正处在由中端往高端进发的冲刺阶段。他认为,中国的快速工业化不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胜利,“市场原教旨主义”由于面临高昂的成本,无法取得工业化所必需的社会信任、统一的大市场和市场监管这些核心要素,而这些都需要国家和强政府出面组织和协调。 对于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文一教授指出,中国成功引爆了一场“工业革命”是因为找到了工业革命的“秘诀”。他强调,“秘诀”在于工业化的顺序。他认为,市场发育的顺序首先是农村的商业化;其次是较原始的工业化;第三是引爆以劳动密集型规模化产业为特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四是克服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瓶颈;第五是引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六是反腐和法制成为政府重心;第七是利用经济发展红利逐步拓展社会福利。最后,他总结说,这就是经济发展的“胚胎发育”理论,这一工业化的顺序完全不能颠倒或跳跃,否则将面临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