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9日,东京大学创新技术管理系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共同举办了“中国的创新体系:基于区域、国家与国际视角”学术研讨会。来自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八所院校共13位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宪致辞。他向各位参会者表示感谢,并以上海交大的改革创新为例,说明了中国创新的重要性,也由此引出了这次会议的初衷。创新管理领域著名经济学家、东京大学教授元桥一之先生对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办此次活动表示感谢,同时向大家展示了其近期研究方向,即以专利指标估量知识流动,并比较了日本发展模式和中国发展模式。
会议上半场主题为“对中国创新现状的理解”,第一位演讲人是南京大学火栋,他以合伙企业为对象讨论了企业合伙人的技术差异性和企业业务多样性对专利质量的影响;东华大学王雷将社会资本分为结构、关系、认知三个纬度并通过数据支撑探索了社会资本对当地供应商企业学习方式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蔚海燕通过分析联想并购IBM这一案例中发明人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变化,发现并购带来的技术转移和知识交流效应并不显著,但是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发明人,提升长期技术能力;中山大学门闯运用中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数据来说明银行业竞争与专利质押贷款水平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同时银行业竞争降低了用于抵押的创新专利份额;东京大学毛海宇凭借美国专利衡量技术溢出的效益,研究上海的跨国公司对于本土企业的技术溢出效益。
会议下半场主题为“中国的创新政策与机构”,电子科技大学王路昊通过对中国顶尖的孵化机构的研究,试图解释叙事、架构和象征策略如何进行资源获取和组织转型;清华大学陈玲使用中国深圳上市公司微观数据探讨了研发税收抵免对企业创新投入及产出的影响,发现研发税收抵免能够显著增加研发支出和专利申请;上海交通大学王刚刚认为研发补贴传递一个信号机制,当企业在市场上第三方信息提供不足的时候,政府补贴可以弥补信息不足,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上海交通大学黄少卿以上海浦东新区“科技小巨人”政策为例,分别探讨了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过程绩效和产出绩效的影响,认为区域性研发补贴带来的是企业资金数量型研发而非效率型研发。最后,元桥一之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并对明年的会议提出设想。
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少卿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