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经邦论道(81):“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讲座举办

发布者:智库中心    发布时间:2023-03-30

2023329日,经邦论道系列讲座第81期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主持,特别邀请复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黄仁伟教授作为主讲嘉宾。黄仁伟教授常年为国家提供决策咨询。

本次讲座以一带一路为话题,黄仁伟教授讲述了一带一路十周年的经验以及地缘政治经济的新挑战。讲座大致分为四部分,分别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形势,共建一带一路的空间布局与风险挑战,共建一带一路的微观结构分析,构建欧亚陆海联双枢纽

黄仁伟教授结合新的国际形势,传达了一带一路的最新情况。首先,黄仁伟教授介绍了一带一路超预期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被显著带动。其次,一带一路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体现为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投资。此外,新的商业模式也随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例如电子商务、线上交易等。黄仁伟教授着重介绍了新形势下一带一路的三个新概念: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与数字丝绸之路。上述三者分别对应了一带一路沿途的绿色低碳经济,公共卫生合作与通信,以及通信、卫星、电商等技术引入一带一路

黄仁伟教授介绍了中国一带一路的优势。中国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能冠军,拥有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大关键要素:资本投资、高级技术和人力资源。在中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接近饱和时,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基础设施市场依然巨大。其次,产业链是一带一路的主体。凡是与中国合作密切的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中国的产业都迅速转移到该地,如东南亚、拉丁美洲等。许多国家基础设施明显地改善后,中国的产业再进入,形成了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园区,如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区、巴基斯坦的海尔园区等。这种园区模式得益于当地的劳动力价格与土地价格,也可以提高中国的产业竞争力。

黄仁伟教授提到,美国与欧洲也关注到一带一路的成效,试图效仿,分别提出了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伙伴计划和全球门户计划。这次是以中国为首的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的全球化,形成全球实体经济的一体化。

黄仁伟教授同时提到中国各地在一带一路中的行为。例如,上海拥有航运中心的天然优势,把一带一路的金融贸易做起来。山东企业承包一带一路的工程项目,如承包海外水利电力项目的电建三公司等。浙江义乌在小商品方面拥有全世界90%左右的小商品市场份额,还发展电子商务,开辟义新欧铁路运输线等。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将结合成一个经济体,黑河因而迎来机遇。在新疆,伊犁-霍尔果斯这条线通往哈萨克斯坦,从哈萨克斯坦到莫斯科到波兰,是中欧班列的主线。

黄仁伟教授也分析了一带一路面临的新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安全风险。政治风险有六个指标:国家腐败程度、政府治理有效性、监管、法治、舆论、话语权、稳定性,以及恐怖主义。经济风险指的是国家的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通胀、公共债务和GDP的比例、外债比例、财政比例等。安全风险指国内有没有内战,有没有内部的暴乱,内部的政变,有没有战争。此外,国家的宗教信仰差异也会带来风险。

黄仁伟教授以微观角度讲述一带一路的后续发展方式。企业走出去要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而且在不同的板块里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不一样。很重要的是人才问题,语言、文化、具体的当地风俗、当地的法律等方面,需要很多人才,在国内的优秀企业不等于走出去也做的好。还有企业的软实力,人才和媒体,要和当地的媒体搞好关系。

黄仁伟教授介绍了欧亚陆海联双枢纽的概念。我们国家正在建设越来越多的物流枢纽,带动整个中国的物流枢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有物流枢纽,中央已经发布第三批《物流枢纽名单》,最近又发了第四批,物流枢纽和铁路枢纽不一样,物流枢纽是铁路、公路、空运、海陆、网络结合枢纽,不是两条线交叉就叫枢纽了。通道+枢纽+网络形成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我们要建设欧亚大陆的陆海枢纽,也要建设亚洲的陆海枢纽,它的基础是中国国内的物流枢纽,国内物流枢纽、亚洲物流枢纽、欧亚大陆物流枢纽,这三个层次建起来的,这是我们的方向。

最后,黄仁伟教授总结,指出最新发生的变化使得负面因素有所增加,但由于我们十年的经营,十年的开拓,一带一路的新机遇或者已有的发展条件比十年前也大大增强了,所以机遇还是大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