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一城独大本质是一种都市圈形态,不必过于担心 发布时间:2022-06-27

6月15日,《中国大城强城指数报告2022》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和搜狐城市联合发布上线。上海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发布会上作了题为《正确认识一城独大》的主旨发言,以下为发言整理。需要说明的是,本语境下的“一城独大”指一个区域内,通常是一个省内的某个城市(一般是省会城市)的经济总量占省内GDP比重远超其他城市的情况。

我不知道大家在听报告的时候是不是产生了一种矛盾的心理,就是一方面希望能够在这个榜单上看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另一方面,又觉得如果一个大城市太大了,可能会把自己家乡的中小城市的资源给吸走了。这样矛盾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大城市以及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关系?

与其看榜单排名,不如关注榜单内涵

总体来讲,中国很多经济统计指标是按照地级市和直辖市层面发布的。而中国的直辖市和地级市,不是国际标准意义上的城市。中国的城市实际上是一个行政管辖单位。

我们的城市,动辄几万平方公里,小一点的地级市上万平方公里。像上海这样被称之为直辖市的城市,面积6000平方公里多一点,都不算特别大的。城市的人口则动辄上千万甚至两千万人。

在其他地区,如欧洲、日本或美国,城市的统计方式五花八门,但有最重要的两个城市的定义。第一个定义,是从历史传承下来的经济自治单位的概念。在这个概念里,它的城市非常接近我们的县,甚至是一些人口比较多、经济体量比较大的镇。

第二,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一直扩张,就形成了所谓的“都市圈”。比如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都市圈是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然后逐渐“长大”后,把周边中小城市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化发展态势的经济单位。

所以在欧美日的统计里,它既统计传统定义下自治单位的城市口径,也统计经济一体化的城市。

把这两个概念做区分后,就会发现在中国讨论城市问题会产生一个很矛盾的地方。就是当我们讲到中国的这个城市大不大的时候,我们讲的究竟是哪个概念上的城市。

其实中国很多地级市、直辖市,严格说是包括了十几二十几个在欧美日概念里的城市的一个都市圈范围。

为什么要在概念上把这个事情讲清楚?中国经济到了现代化发展阶段,人均GDP水平已经达到1万美元。这个时候,经济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会越来越强,城市群抱团取暖的发展方式就越来越重要,中心城市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共同形成都市圈发展的态势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整个城市群内部会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城市体系。

因此,中国一些省会城市和地理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大城市,所谓的“一城独大”,其实是以中心城市带动的都市圈发展状态。比如成都、重庆、上海、北京、广州,其实这些地方都不是一个城市的概念,而是在这些大城市管辖范围之内,与周边的中小城市形成了一个都市圈。

不用对“一城独大”的现象过于担心

首先,“一城独大”往往是某种都市圈的形态。

其次,大家担心,如果一个省内中心城市“长”得太大会产生地区间的不平衡。但是我们讲平衡的时候,一定要区分是总量上的平衡,还是人均意义上的平衡。

假设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省内分成中心城市周围和外围中小城市。比如中心城市集聚了50%的GDP,周边中小城市占另外50%的GDP,看上去好像很不平衡。但如果那个占有50%GDP的中心城市和都市圈也同时占有这个省内50%的人口,那么中心和外围在人均意义上是不是就差距很小了?

现代经济促使经济和人口向中心城区集中,如果这个集中是同步的,那么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均差距是不是就差不多?

最近我们的研究团队研究了很多省内的人均GDP差距,包括广东省,被称作“一城独大”的四川省、湖北省,被称之为正在“一城独大”的河南省,以及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没有那么发达的安徽省,还有整个东北地区。在这些区域里,经济和人口都是同步向中心城市周围集聚的,而不同城市间的人均GDP差距处在不断缩小的过程中。

所以大家对“一城独大”不要太担心。人均GDP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只是这个不断缩小的过程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可能再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地区之间,省内中心城市和外围之间的人均GDP差距,才会缩小到现在发达国家的样子。

也有很多声音说为什么不可以在一个省内再发展一个次中心。但是,一个省内有两个中心城市,是有条件的。

第一,这个省的人口规模必须非常大。

第二,比人口规模更加重要的是地理自然条件。在中国凡是一个省份有两个大城市的,一定一个是省会,另一个是港口城市。

例如辽宁有沈阳和大连,一个省会,一个港口;山东一个济南,一个青岛;江苏表面上看起来南京和苏州都不临海,但苏州其实是个沿江大港口;浙江的杭州和宁波;福建的福州和厦门;广东的广州和深圳。

所以中西部省份做大省会是有道理的,它有可能引领以省为单位的城市群走上以中心城市带动和辐射外围城市一起发展的现代化经济发展路径。它可以在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的同时,形成都市圈发展的引领状态,让不同地区走向集聚中和发展中人均平衡的现代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