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涛:任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最终都不可能走向成功 发布时间:2022-11-17

2022年,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沟通内容中首次纳入ESG相关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ESG作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锚点。但是,也有企业对于ESG背后所代表的商业内涵缺乏兴趣和关注。ESG的兴起,究竟给产业变革带来了什么?商学教育如何应对ESG所提出的新命题?

在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九届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尹海涛,解析在以ESG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商学教育的新任务和新使命。

【采访实录】

谈商业模式:模式创新没有ESG 就没有长久生命力

NBD:如何看待ESG这一新兴理念的内涵意义?在商学院中,怎样将ESG融入到商学教育?

尹海涛:从商学院视角来看,ESG教学相对来说比其他学科挑战性更大一些,因为这是一个趋势,但并未发展到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有些学生当下还并不认可ESG是企业目前发展阶段必须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他们可能只是认为这是大企业需要考虑的一个方向、需要的一种为社会提供价值的理念,而并不把ESG看成是需要进行商业思考的东西。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现象是商学教育中当下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但事实上,我们作出很多商业判断的时候,不论是发展实业还是进行投资,都必须要考虑到ESG。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跟ESG相匹配的,才是具有商业竞争力的方向,才是具有可长久生命竞争力的方向。

我们都知道,ESG主要关注几个方面:E是环境,S是社会,G是公司治理。从内涵上来讲,G主要关注的是企业自身做得好不好。仔细思考后就会发现:如果E和S方面做得不好的话,这种商业模式是不长久的。

例如P2P,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互联网创新浪潮中提出的一种商业模式。单就商业模式本身来看并没有特别大的问题,毕竟资本总是要流入到投资回报率高的地方。但是,P2P为了赚钱,将目标锁定在了风险承受能力很低的一些群体,例如大学生等,甚至在还不了钱的时候采用暴力催收的方式,而不是采用正常的金融风控手段,这就产生了社会问题,损害了社会效益。

因此,很多行业的发展之所以没有长久生命力,正是没有深入理解清楚E和S的问题。

NBD:那么,我们如何利用ESG的理念,来寻找产业风口、研判产业机会呢?

尹海涛:举个例子,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面临着如何解决E和S等方面的问题。

比如E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上。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100万辆的规模,之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都是比较低的。那么严格意义上来说,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还没有真正走到退休年龄。当这些电池走到退休年龄,如果到时我们又并没有产生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去应对它,那么我们就会面临E,也就是电池污染的问题。

除此之外,与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相关的还有重金属原材料的使用问题。近几年,锂价格上涨了数十倍。涨价的原因在于需求旺盛,供需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如果资源不回收,一直用下去只会越来越少。当然我们也看到,新能源汽车所用的电还是以煤电为主。从ESG中E的视角来看,这些问题在没有解决好之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然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当然,从S的视角来看,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也十分值得关注。当新能源汽车的基数越来越大、电池逐渐老化,如何保证停在路边、地下车库的新能源车安全,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NBD:也就是说,我们在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候,都要从ESG视角来审视其可持续性?

尹海涛: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最终都不可能真正成功。

以往去发展一个产业或者评估一个技术路线,只需要研究它的商业模式可行性,也就是能不能赚到钱。但现在你就要多维度地去考虑:在赚钱的同时,它会不会带来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我想,这是一种新的产业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模式。

当然,如果技术路线和商业逻辑能够顺利解决ESG上的问题,那么就会迎来蓬勃的发展。比如,如果电动汽车能够解决电池E和S的问题,相信不仅电动汽车前景会明朗,还会衍生出诸如电池回收利用等新产业。

谈商学教育:针对不同行业大类 开设行业社群班

NBD:从ESG新理念的诞生我们也看到:中国商业发展正在不断进步,在商学教育上如何进行课程创新,让商学更好赋能实践?

尹海涛:首先,我们在行业研究上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我们有扎实的商学基础训练,我们会设计诸如财务会计、投资并购、供应链管理等相关课程。另一方面我们开设了针对不同行业大类的行业社群班。比如在我带的智慧能源班级里,我们会为同学们介绍能源行业革新过程中主要面临的商业问题。

当然,我们还会邀请在行业一线龙头企业的高管来介绍行业前沿发展情况。通过对接一些行业资源,让学生、老师与业界加强互动和交流。

另外,我想强调在社会责任上的教学。商学教育发展到今天,远远不止于帮助企业怎样学会赚钱。我们的目标用华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让企业有质量地活下去。进一步来说,有质量的方向性其实就在于对E和S上的特别关注。

最后,我们的课程设计会与交大理工科领域的特别优势结合起来。科技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有商业头脑;当然,拥有商业头脑的人,也并一定能够充分理解科学技术。所以特别需要在课程中将商学与工科相结合,让商业与科技实现互相赋能。我们安泰今年在EMBA中提出了“新商学·新科技”定位,也正是这个道理。

NBD:目前,随着国际商业交流的不断紧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来中国投资、与中国企业合作。那么,如何更好地让世界更好地认知中国商业理念和中国商业文化,从而实现更为紧密的交流合作?

尹海涛:我们都知道,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无论是商业交流还是科技、文化交流,各国人民之间增进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商学院来说,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往来和经济往来,本身就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那么如何更好地让国外企业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商业文化和各种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用外国人能够理解的语言、逻辑和方式方法来讲中国的故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推出了英文“中国商务在线”项目,也就是Doing Business In China(DBIC),我们的目的就是把中国的商业环境,用西方的语言、西方的思维逻辑讲给西方人听,让他们明白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思维、中国的商业规则。这一项目对于开发团队的要求很高。因为它要求开发者需要既对于中西方商业思维有深度理解,又能够用流利的英文生动讲述给外国人听。我想,安泰团队正具备了这种综合能力优势。所以,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将DBIC打造成为讲好中国商业思维、讲好中国商业故事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