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经济系尹海涛教授和赵锂副教授与合作者在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5-04-27

我院经济系尹海涛教授和赵锂副教授与合作者胡云一(西南财经大学讲师,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于2025年3月在经济学顶级期刊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上发表学术论文“Subsidy Phase-Out and Consumer Demand Dynamics: Evidence from the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Market in China“,2025, 107(2): 458-475。 

【论文摘要】

补贴退坡与消费者需求动态:来自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实证分析

在推广新兴技术时,政府常采用补贴手段,纯电动汽车(BEV)便是如此。随着技术成熟,补贴需逐步退出,但传统静态模型忽略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动态行为,可能导致政策评估偏差。本文以中国BEV市场为研究对象,探讨分阶段退出补贴政策(subsidy phase-out policy)对消费者决策和市场动态的影响,并比较不同补贴方案的成本效益。 

研究采用2016–2019年中国城市级季度数据,涵盖224种BEV车型的技术参数、295个城市的市场特征,以及全国和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演变。研究构建了动态需求和静态供给的均衡模型。动态需求模型中,消费者会权衡当前与未来购买,考虑即期和跨期价格弹性以及“同伴效应(peer effect)”。供给模型采用价格竞争模型,企业调整价格以最大化利润,同时考虑销量增长通过“边学边干(learning by doing effect)”对成本和定价的影响。 

研究发现,动态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模型识别出补贴政策作用于市场的四大核心机制:即期价格响应弹性(应对当前价格变动的短期需求反应)、跨期价格响应弹性(应对未来价格预期的长期需求调整),以及累积销量在需求侧“同伴效应”和供给侧“边学边干效应”共同作用下的乘数放大效应。基于参数估计结果,研究进一步对四种补贴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模拟推演,结果表明“补贴退坡”政策最具成本效益。2016–2019年,该政策使累计销量比无补贴场景增加47.7%,政府支出约为长期高额补贴的1/3。长期高额补贴虽能提升销量,但未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提前购买动机。 

本文表明,补贴政策兼具短期激励与长期效应,逐步退出补贴能避免财政负担过重,同时利用消费者和企业的动态行为,实现“政策引导–市场自主”的良性过渡,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尹海涛-小图.png 赵锂-小图.jpg

【作者简介】

尹海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研究领域:环境经济与政策,能源经济与政策。聚焦中国碳金融市场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相关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Energy Journal等学术期刊。著有《环境经济政策》《氢能发展的商业视角》等。

 

赵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研究领域:实证产业组织、微观计量经济学、应用微观经济学。相关论文发表在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等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