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钦红:城市低碳需监管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级利用 发布时间:2021-10-22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急速攀升,也预示着退役动力电池的数量即将井喷。考虑到电池在碳达峰和碳中和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而当下动力电池在回收利用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正规渠道回收的退役电池占比较低,大量电池流入非正规企业。其次,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比率较低。第三,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再利用在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执法力度方面均有待完善。
最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仍亟待提升。
为此,需要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要充分认识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战略意义,加大政策与资源投入。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关系到电动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关系到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交通运输行业的碳减排。应加大政策与资源投入,优化行业运行的法制和政策环境,提高基础研发投入,提升全社会的意识。
其次,要消除因外部性而引起的市场失灵。目前,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具有减少碳排放及环境污染的作用,这部分收益并未体现在企业收入中,存在较明显的外部性。可以选择对电池回收再利用进行补贴,或将电池回收再利用纳入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体系,或与碳排放交易制度相结合等,提升正规企业在电池回收处理业务中的收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再次,从供应链全过程对动力电池进行监管。从退役动力电池的供给源头严控电池流向,确保退役电池去向明确、可控。目前对退役电池的个人所有者监管难度较大,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其更可能将电池出售给出价较高的非正规企业。需通过奖励、惩罚、宣传等手段,提升动力电池资产所有人和企业的意识,将退役电池提交给正规回收渠道。从需求端,对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产品,如梯次电池、再生材料的采购方进行监管,约束企业的采购行为,缩小非正规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此外,鼓励新电池生产企业,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产品的可回收、可再利用性,降低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加工处理成本,实现整个闭环供应链的优化。
最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物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支持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大量数据将支持退役动力电池性能评估、产品状态预警、物流网络优化、运输路线优化等方面的操作,是企业优化运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重要支撑。此外,准确清晰的数据是行业监管与赏罚的依据,是规范企业行为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