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凤艳:边精打细算边为所欲为是什么消费心理?反映悦己经济的兴起 发布时间:2023-05-05

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五一民宿涨价毁约潮引发社会探讨,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才凤艳看来,这反映出民宿、酒店、差旅行业等带来的巨大需求在假期得到了无限放大,但现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双方的“疤痕效应”,同样值得关注。

“目前所有商家都希望出现‘报复性消费’,但旅游行业、酒店行业等热度,未必能同样出现在其他行业中。”在4月25日的一场媒体沙龙上,才凤艳展示了一张对比图,“今年国家统计局出台的2023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收支主要的数据,对比GDP的增长率可以看出,人均消费支出实际的增长率没有那么乐观。大家的钱都去哪儿了?”她随后晒出一张消费者实际行为数据图,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在新增存款中占比64%。“这些钱,或许去了储蓄。”

作为消费者心理、行为与决策研究领域的专家,才凤艳指出,这便需要讨论需求侧和供给侧双方的“疤痕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思考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并顺势而为。

“发现了吗?现在很多的市民,会一边自得于和人在电商上拼单了一套便宜袜子,一边给自家的宠物买两三百块的衣服。”才凤艳解释,这是一种趋于精打细算的实用消费心理和“为所欲为”的情感消费心理叠加的结果,反映的是一种“悦己经济”的兴起。“面对外界的不确定性时,我们心理的不确定性规避意愿会非常强,这时会产生很多补偿性消费的行为,消费者通过买各种不同的产品弥补内在没有得到满足深层次心理的需求,这是一种确定性。”才凤艳表示,“这提醒我们关注情感价值消费的方向。悦己、活在当下、小确幸,微弱情感的联系可以激发消费者的确定性感知,消费者想把这些东西抓住,从而在自己的消费中附着更多的情感价值。”

此外,才凤艳认为,基于补偿性消费的心理考虑,商家还可在品牌导向上做出努力,在具体营销操作或策略的制定上做三件事,一是加强品牌形象建设,二是个性化的定制,加强产品和消费者身份之间的联系,三是融入文化因素。健康消费方向也值得关注,即在各个行业或者营销推广当中更多地应用到健康的概念,顺应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引起他们更加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