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共识 促引导”安泰经管学院重点引导单位校友座谈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2-11-25

    11月24日下午,“凝共识 促引导”安泰经管学院重点引导单位校友座谈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举行。会议特邀20余位重点引导单位校友参与座谈,旨在倾听校友心声,深入了解重点引导单位校友发展情况,搭建学院与校友沟通交流的桥梁,助力学院就业引导和人才培养工作。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总会办公室主任、就业中心主任顾希垚,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方若、党委书记姜文宁、副院长田新民、党委副书记张东红、副院长朱喜、校友办主任黄淑绢、学工办主任钱华、教务办主任周道力、学院相关办公室老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出席会议。会议由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东红主持。

    国家发改委贺钟慧、桂林市兴安县委韩中元、上海银保监局徐大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杨蕾、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诸忆培、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王启洋、深圳证券交易所燕冉、陕西省汉中市镇巴镇县政府王刚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总部周远珍、共青团宁波市鄞州区委员会屠凌嘉、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张琪媛、武汉大学柯剑男、交通银行山东省分行王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胡晓晴、国家开发银行李汶殊、山东大学刘兆鹏、中国人民银行马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赵宇楠、郑州商品交易所李花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颜顺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张印轩、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赵子璐等校友出席会议。

    顾希垚为会议致辞。他表示,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重要论述指引我们持续深入开展就业引导工作。安泰经管学院作为国内顶尖商学院,在就业引导方面持续发力,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前往重点引导单位就业的优秀校友。希望学院以座谈会为契机,更好发挥就业引导单位校友的榜样力量,鼓励更多优秀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学校是校友的坚强后盾,希望校友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学校也会持续关心校友发展。

    陈方若为会议致辞。他指出,近年来安泰经管学院大力推进行业研究,贯彻“纵横交错、知行合一”的发展战略,学院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成立深圳行业研究院和中银科技金融学院等。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引导工作,持续打造“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全链条育人体系。希望通过座谈会,校友们可以就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学院能够成为校友终身学习发展的平台,校友们持续支持母校、母院的发展。

    安泰学生工作与职业发展办公室李春凯进行了学院就业引导工作介绍。李春凯从构建就业引导工作体系、凝聚引导共识、加强校企合作三方面展开介绍,并指出此次校友座谈会是安泰“凝共识 促引导”系列活动的第三场,对学院继续深入开展就业引导工作意义重大。鼓励校友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为母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引导工作献计献策。

    王启洋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感谢学院组织此次座谈会,为学院与校友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他表示,安泰近几年的就业引导工作成效显著,作为交大学子,应当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民族发展中,厚植家国情怀,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他也希望校友们在座谈会上充分沟通交流,“饮水思源”,为学弟学妹们的就业提供指导,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主题研讨环节,校友们围绕在就业引导单位的发展情况和就职体验、安泰学生如何提升综合竞争力以进入就业引导单位、对学院就业引导工作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各位校友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在引导单位的成长和历练,对学院的培养和持续关心表示感谢。对加强就业引导,校友们建议学院多组织国有企业、政府机关的实习实践、校友分享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深入了解行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针对学生能力提升,校友提到持续学习的能力、过硬的专业素养、公文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协调能力等,都是单位选人用人重点关注的能力。在校友联络方面,校友们提出希望增进与各地、各行业校友的沟通联络,建立校友通讯录。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交流座谈,校友们充分沟通,对学校和学院工作提出诸多建设性建议。

    姜文宁为座谈会做总结讲话。他指出,大家在座谈会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感谢与会校友们为学院就业引导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并请学院相关办公室研究落实。学院要更好发挥重点引导单位校友的引领作用,引导更多优秀学子放眼未来,在广阔平台实现自身价值。校友力量是学院发展的重要保障,学院也会持续做好校友服务与支持工作,希望未来可以和校友继续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双方良性互动,携手共进,共创未来。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坚持深入推进就业引导工作,通过本次座谈会,学院与重点引导单位的校友们充分交流,深入了解校友在引导单位就职和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就业引导工作质量奠定基础。学院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继续扎实开展就业引导工作,引导更多的安泰学子选择重点引导单位就业,与祖国同向同行,在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价值,为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