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企业ESG实践与可持续发展,2025湾区新能源品牌论坛暨ESG系列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25-07-10

2025年7月4日-5日,由上海交大深圳研究院、上海交大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交大安泰校友与发展联络办公室指导,交大安泰ESG与可持续发展协会联合交大安泰深圳校友会新能源协会主办的ESG系列活动如期进行。本次活动聚焦大湾区制造业ESG优秀企业实践,参访交流汇川技术,并召开以“湾企ESG实践与可持续供应链”为主题的2025湾区新能源品牌论坛。

7月4日下午,上海交大深圳行业研究院航运业研究团队负责人赵一飞,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主任高晶鑫,交大安泰ESG与可持续发展协会副会长、协会发展与联络板块主理、济碳科技CEO刘国桢,协会秘书长、谦楹科技CEO孔玲,交大安泰深圳校友会新能源协会秘书长邱华英,协会副秘书长、祺鲲科技业务负责人江宏,协会发展与联络板块副主理董小逍,以及各位协会成员、支持单位成员以及来自于冠捷电子、舍弗勒等企业ESG负责人参与本次活动。

在汇川技术深圳总部,汇川技术可持续发展办公室主任韩国震接待接待了协会一行。

协会一行首先参访了汇川技术总部企业展厅,全面了解产业发展与技术进程,以及汇川技术在先进设备、机器人等领域的布局与实践。在圆桌交流上,韩国震围绕风险管理、市场支撑、资本市场、品牌建设等价值内容,分享了企业对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经验与体会,同时,也提出了在企业ESG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的量化、可信度以及人才方面的问题,协会围绕问题与企业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并结合评级机构相关数据分析,对汇川技术在评级管理等方面交换了建议。

赵一飞站在航运业ESG管理的一些问题和痛点上发表了观点,并围绕不同行业展开了交流。会议最后,高晶鑫与赵一飞共同向企业交换礼物,表达了对企业的感谢。

高晶鑫表示,交大安泰作为国内顶尖商学院,聚焦行业研究生态构建,上海交大深圳研究院成立也逾25年,围绕行业研究等目标,打造立足湾区、辐射全球的顶级科创智库、新型科创平台与领军人才培养高地。本次参访交流给予学院及校友向优秀企业学习的机会,也希望未来ESG的理念被更多企业认识与接受,能通过ESG为企业发展的效率提升、效益增加等增加更多量化的价值,同时,高晶鑫提出,期待在未来将汇川模式梳理出来作为案例教学等内容,并围绕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等内容与企业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

7月5日上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一米一平台创始人兼CEO、EPD促进中心技术委员会主席龚万彬,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舒斯雄,中国节能皓信环境顾问集团ESG业务总监辛灏铭,IPC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首席专家周国银,创维汽车联合创始人贾凡,冠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SG负责人魏歆庭等论坛嘉宾,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桑大伟,上海交大深圳行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院长助理蒋炜,上海交大深圳行业研究院航运业研究团队负责人赵一飞,上海交大深圳行业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胡晓娟,交大安泰校友会副会长、深圳校友会秘书长朱伟军,交大安泰深圳校友会轮值理事长党开宇,交大安泰ESG与可持续发展协会副会长、济碳科技CEO刘国桢,交大安泰ESG与可持续发展协会秘书长、谦楹科技CEO孔玲,副秘书长江宏,交大安泰深圳校友会新能源协会秘书长邱华英等出席本次活动,交大安泰高管教育中心主任高晶鑫担任主持人,近百位校友、企业家代表、行业协会负责人共同参与。

论坛开场,主持人高晶鑫提到,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浪潮与国家“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ESG理念日益成为全球投资决策和企业运营的重要准则,本次活动汇聚湾区新能源产业链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行业精英等,旨在搭建一个“深入解码ESG合规下的机遇与挑战”的交流平台,精准对接湾区新能源产业发展与ESG前沿实践需求。

桑大伟为本次活动作开场致辞,并对现场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他提到,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明年也即将迎来130周年校庆。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作为上海交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和重要战略支点,始终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次活动是研究院深度融入湾区、服务湾区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的实质性举措,有力彰显了研究院在链接交大资源、服务地方发展中发挥的枢纽作用。

张政伟作《把握可持续信息披露新机遇》的主旨分享。他通过分析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累计装机能源结构,指出新能源蕴含的广阔应用前景。他通过对IPCC报告的分析指出多个“不变”: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趋势不变、极端天气增多的趋势不变、各国践行ESG理念的科学共识不断深化的趋势不变,在此背景下,各国推动双碳落地的压力增加,企业出海的竞争更加激烈。他倡议道,实现双碳目标,变“被动”为“主动”是大势所趋,企业应将践行ESG理念作为一项必要的、系统性的基础设施建设。

赵一飞作《国际航运物流企业ESG评价通则》团体标准(T/CCTAS 222-2025)解读。他从ESG披露及评价的国际背景讲起,分析全球及中国航运物流企业ESG披露和评价情况,阐述了编制面向航运物流企业ESG评价的团体标准的必要性。他提到,今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在伦敦召开第83届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会议旨在最终确定具有约束力的法规,推动国际航运业在未来25年实现净零排放。在分享《国际航运物流企业ESG评价通则》编制历程之后,他倡议道,国际航运物流企业应当提高对ESG事项的管理水平,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随后,论坛迎来重要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管理学国际博士项目(DBA-ESG方向)发布仪式。蒋炜介绍道,该项目结合了中西方顶尖学术力量,充分发挥双方院校在行业研究、管理发展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管理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及教育成果。他从新能源技术、AI数字化技术、逆全球化三个方面梳理,揭示ESG正成为理解新技术与新趋势的关键框架。随后,他详细介绍上海交通大学-法国南特管理学国际博士(DBA-ESG方向)项目的合作背景、学院介绍、报名条件、申请流程等。

圆桌论坛的第一部分,由邱华英主持,龚万彬、舒斯雄、周国银、辛灏铭围绕制造业出海与国际ESG合规要求等主题,深入分享行业洞见。龚万彬以能源板块为例,讲述光伏行业出海的合规历程、能源投入成本、欧盟产品生态足迹及披露要求对企业整合绿色供应链、开展系统数据及能力建设的推动作用等。舒斯雄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企业在南美地区的出海案例,分享我国企业在践行ESG理念、员工制度等方面经历的出海政策适应经历。 周国银则简要介绍了IPC- 1401ESG管理体系标准,建议企业回归ESG除恶扬善的本质,聚焦ESG两个核心即责任产品和服务(RPS)和责任商业行为(RBC),务实地管理ESG风险和机遇。辛灏铭则分享了国际视角下节能环保ESG实践案例,建议企业应梳理自身的出海计划及践行ESG理念的初衷与定位。

圆桌论坛的第二部分,由江宏作为主持人,魏歆庭、赵一飞、贾凡、孔玲围绕可持续供应链实践分享ESG洞察。魏歆庭从企业生存角度分析企业在践行可持续供应链过程中如何通过风险预防实现成本管理、企业盈利等,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赵一飞认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大势所趋,企业应当深刻认识ESG的定义,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贾凡分享了创维汽车在光伏板块、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分析新能源企业的供应链布局及转型痛点。孔玲则认为,对于企业及个体而言,可持续发展无可回避,应在必然下看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作为重要议题的价值,用风险扫描和重要性识别来帮助企业少走弯路,有效管理。

论坛尾声,主持人高晶鑫作总结发言,他感谢各位嘉宾带来的精彩互动,并希望今后能够持续发挥上海交大深圳研究院的平台作用,创造更多机会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本次论坛不仅是“交大智慧”向湾区新能源产业、ESG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次集中输出,更是深圳研究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直接体现。未来,上海交大深圳研究院将继续携手交大安泰,持续深化在新能源、ESG及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布局与产学研合作,紧密对接湾区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汇聚与释放交大及全球的智识力量。